來人啊 !

來人啊 !

always

.............. is always experimenting with new featur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 experience

網誌存檔

K=M的n次方

Infinite wisdom can create wealth
智慧可創造無窮財富

星期一, 3月 24, 2008

民主機制的信賴

http://3why2how.blogspot.com/
陳水扁總統20日正式核定我國第一份由政府提出的《2006國家安全報告》,全文共分前言、台灣的新安全環境、國家安全的內外在威脅、國家安全策略及結語共五章。以下為「國家安全的內外在威脅」全文。

六、族群關係、國家認同與信賴危機的威脅

解嚴以來,由於快速的政治、社會變遷,我們國家在社會安定上浮現一些不安的因素,日益衝擊社會的穩定與團結,這主要反映在族群關係、國家認同與社會信賴這三方面。

1. 不安的族群關係

台灣是一個墾殖社會(settlers’ society),各種不同族群類屬的建構,在確認「原住民族」的特殊歷史地位及權利外,其他非原住民族群因其移民的先後、歷史背景與生活經驗有關,一般 而言,可以區分為「客家人」、「閩南人」(福佬人)、「新住民」(外省人)以及近年來因通婚而移入台灣的外籍配偶、中國配偶等「新移民」,共五大族群。

族群是具有共同來源,或共同祖先、共同文化或語言的群體,是一種相對認同的概念,因此在族群意識的建構上,容易產生對抗意涵,如「本省人」對「外 省人」、「客家人」對「閩南人」、「原住民」對「漢人」等。這些族群由於移入台灣的時間先後不同,所取得之主客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地位也不同,加上過去 當權政府與後來威權政府所推動的高壓統治措施,導致不公平與壓迫弱勢的現象,致使族群間的輪廓與界線愈加明顯和強化。

近來由於受到政治動員的介入與影響,族群議題往往成為台灣社會中政治對抗的主要力量,特別是過去掌握執政資源的外省菁英與受統治的本地人兩大主要 族群間的對立,雙方始終未能就過去五十年來的非民主統治,與類似二二八事件等歷史問題的廓清與化解,取得基本的共識,致使當時處於弱勢的黨外人士以訴求本 土意識來衝撞戒嚴體制,升高彼此間的政治對立,使得台灣在政治權力結構轉換與本土化的過程中,因政治衝突所導致的族群裂痕也隨之加深。

另一方面,1990 年代以來,本土意識成為社會主流,政治權力版圖激烈變化,原來執政菁英心理上的權力相對剝奪感益形糾纏,也是激化政治衝突與族群裂痕的原因之一。

由於選舉次數頻繁、政治動員不斷,台灣的政治發展雖然在高度動員的過程中,確立了民主化與政黨政治的樣態,但由之所造成的族群對立,卻撕裂了作為一個社會共同體的集體情感,威脅著整個社會的和諧與團結。

2. 分歧的國家認同

當前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與過去歷史發展的脈絡有密切關係。概括而言,台灣社會對於歷史的認知與國家認同大抵有以下幾個階段的演進與類型:

— 「舊中華民國認同」:是指1912 年至1949 年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
— 「中華民國到台灣」:1949 年以後,以國民黨主政時期為代表,仍視大陸為我國領土之一部分。
— 「中華民國在台灣」:1988 年後,國民黨籍的李登輝總統以「生命共同體」的概念,在兩岸分治的基礎上,建立起的認同。
— 「中華民國是台灣」:2000 年政黨輪替後,基於兩岸分立分治的事實,以生活在台澎金馬的所有人民擁有完整的國家主權及未來前途決定權的國家認同。

此外,尚有訴求建立新國家的「獨立」認同;以及主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統一」認同。

從過去到現在,族群與文化始終是構成國家認同的重要因素。由於台灣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威權統治與政治壓迫,加上錯誤之高壓的族群同化政策的結果, 台灣民主化以後,朝野政黨勢力消長與權力易位,不但讓不同族群的文化與集體權力意識抬頭,更直接牽引台灣內部多元族群對國家認同的變化與抗拒,而言論的自 由化更直接衍生人民對國家的多重定義,形塑了不同背景人民的不同國家認同,造成國家安全上的重大困擾。

3. 多重的信賴危機

隨著台灣社會的日趨複雜,層出不窮的詐騙與各種犯罪事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不信任,傷害了整體社會的連帶感,以致心理疾病、自殺乃至其他的社會適應症狀一一出現,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民主化、自由化的過程中,政府角色由傳統的威權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協調者,但民眾仍將政府定位在「萬能」的角色上,透過媒體的擴大渲染強化了這些錯誤的認知,這種認知上的落差在許多事件過程中不斷削弱政府的威信,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

另一方面,2000 年政黨輪替以來,
由於
  • 朝野政黨間的互鬥,
  • 行政與立法部門間的僵持對抗,
導致民眾對政府部門不信任
大幅降低了人民對於朝野政黨、政治人物,
甚至民主機制的 信賴程度

2004 年的大選爭議,以及隨後的脫序抗爭,更使得民眾對執政黨無法控制局面以及在野黨抗爭行為留下負面印象,也使得司法部門及選舉行政機關(中選會)的威信備受 打擊,造成民眾對於法治的信心降低。

長期的藍綠對立,也使得民間社會中的政治意識形態對立日形加重,民間社團乃至個人紛紛出現政治表態及對立的現象,菁英或公益團體則因藍綠對立的標 籤化導致公信力受損,形成另一個整體性割裂的不安狀態。又因為大眾傳播媒體的惡質競爭,政治站邊、八卦化、新聞造假等,都讓媒體的社會公信力一落千丈,這 些問題弱化了社會正義價值支撐體系,造成了民間社會部門間的信賴危機。
意見與支援

您有任何問題、意見或建議嗎?您可以透過下列電子郵件與作者連絡:
peter.tobehealth@gmail.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