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際收支,去年出現一九九八年以來的首度逆差,時間點上,正是東亞金融危機後的第十年,金額上,換算成新台幣將近一千三百億元,比全年的證交稅收還要多,就項目看,金融帳淨流出三八九.三億美元,幾乎是要四倍規模的台積電,打拼出來的全年合併營收才能等值。
很明顯,全球半導體龍頭從台灣每一秒都在努力製造的晶圓,全不如國人以螞蟻搬砂的毅力,一分一毫把錢往外搬。
金融帳外流如此多,導致央行統計的國際收支帳,全年逆差金額高達四○.二億美元,分析起來有
三大因素,
- 其一,在貨幣面上,新台幣匯率相對上貶值,及利差比國際主流低很多,資金趨利的慣性下,自然往外流;
- 其二,在台灣的投資報酬率,如上市、櫃公司的平均ROE,及房地產下半年走軟,國人資金留在台灣的報酬率自然不高,也吸引不了錢留下來;其三,最低稅負制明年就要上路,今年所有的投資交易都一項項被官方記錄,有錢人理當快快逃走,外逃資金創下史上記錄,實在有跡可循。
需要警惕的是,十年前的東亞金融危機時,許多國際熱錢及投機者,挑釁東亞國家的資金生態,後來泰、印等國均受到資金大量外流,導致經濟發展受到重傷。鑑古知今,台灣現在看到的不應該只是資金在外流,更需要防範接續的國家競爭力流失。
官方認為,所幸第四季資金外流情況已改善,但是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次貸風暴,深不可測,國人已向海外投資的龐大資產,若因此回不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